食品安全指涵蓋食品加工、進口、消費等相關食物安全的議題,同時為當前台灣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但過去幾年來一連串的食安事件不僅引起國人及各界注意,也讓民眾如驚弓之鳥,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棉籽油、餿水油到黑心豬油、牛油,食安風暴一次又一次襲來,至近期2018年蛋餅沙門氏菌事件,2019年蝶豆花,可可殼列非傳統性食品新聞事件,以及2020年政府開放含瘦肉精美豬讓國人擔心食品安全對公共衛生與自身健康之影響,使得食品衛生安全與其相關法規規範成為熱門的議題。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媒體具有主導公眾視聽的第四權,媒體業發展蓬勃,資訊傳播十分快速,因此民眾處於對於食安議題高度敏感的狀態,就很容易受到媒體報導食安問題而左右,不管是經查證的或未查證的,正確的或是不正確的,且其影響力有時候始料未及,民眾食品安全相關概念不了解,又隨著媒體錯誤的大肆報導而陷入恐慌,無法對於報導內容進行閱讀判斷,進而產生疑慮與誤解。以食品檢驗來說,檢驗儀器本身都有其一定背景值存在,在檢測標的物質時都會有背景值訊號,不可能完全沒有被檢測,因此在看檢驗報告時,學生應具有基礎的解讀及判斷能力才能不受數值誤導。有鑑於此,本校以「食安人才培育」為近年發展特色,於110年度積極推動設立「食安人才培育中心」並於111年1月19日正式揭牌,提供資訊平台、人才培育、在職訓練及研究教學等功能,以培育食安人才為目標。
本中心以「種子-萌芽-深耕」為目的推動「食品安全校園播種深耕計畫」,議題涵蓋五大主軸將食品安全及微量分析知識之概念推廣,培育學生及教師以有效正確閱讀報導食安問題內容的能力,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再由校園擴及到整個家庭及社會,提升台灣社會民眾的食安科普知識。此精神亦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透過追求「良好健康與福祉」目標之指引下,對本校食品安全教育進行前瞻性的擘畫。